亲子 备孕 怀孕 新生儿 0-1岁 1-3岁 3-6岁

新生儿颅骨凹陷

当前位置:起跑线 » 百科 » 新生儿 » 新生儿疾病 » 新生儿疾病 » 新生儿颅骨凹陷 »

如果宝妈问我,新生儿颅骨凹陷如何预防?只有两个字,就是“保护”。如果是先天性的,产检时可以检查出,这样宝妈就可以提前的预防了。如果宝宝出生时并没有任何问题,那么宝妈就要看好自己的宝宝不要让他磕碰到,而且宝妈应该要意识到宝宝的颅骨有多么的柔弱。

首先,定期的产检是可以帮助宝妈检查出宝宝是否有颅骨凹陷的。而且产检还可以预防其他的疾病,总之定期产检是很重要的。第二,由于有一部分出现颅骨凹陷的婴幼儿是由于医生的暴力接生导致的,也就是医生在接生宝宝时很大力,而宝宝的颅骨有很柔软,这时就很容易出现颅骨凹陷。因此,宝妈生产时要选择大医院,就可以很大程度的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了。第三,就是要看护好自己的宝宝,不要让宝宝从高处摔下来。为了防止宝宝磕碰到坚硬的地方,宝妈可以在床下或沙发上垫一些柔软的东西,比如海绵垫等,这样万一宝宝摔下来也可以减少一些伤害。

总而言之,新生儿的头部是非常脆弱的,一定要加倍的呵护。除了颅骨凹陷外,新生儿也要注意睡姿,因为新生儿的颅骨很柔软且在发育当中,如果宝宝的睡姿总是总朝一侧睡颅骨会变形,脸形也会不对称。因此,新生儿采用两侧经常交换的侧卧睡姿是相对安全和理想的睡姿。

查看详情

新生儿颅骨凹陷的影响可大可小,所以新生儿颅骨凹陷的治疗还是很有必要的。现在,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!

如果新生儿仅仅只是在受力作用下,颅骨受到了挤压,比如生产时被挤压或其他的原因受到挤压,因婴幼儿的颅骨以有机成分为主不容易破裂,所以颅骨只会出现乒乓球样的凹陷,一般可以自行修复,不需要手术治疗。

但是当新生儿颅骨凹陷面积较大,而且陷得较深,就很有可能会影响到宝宝脑组织的发育和功能,故必须进行手术矫正,保守治疗是无效的。一般来说有两种整复方法,一种是游离骨瓣整复,第二种是撬起凹陷骨折片整复。在手术中,对凹陷骨折中已脱离骨膜的小碎骨片应予摘除。如硬脑膜未见撕破,但颜色变紫,张力较高且脑无搏动,应将硬脑膜切开,探查有无硬脑膜下及脑内血肿。最后,做修复新生儿颅骨凹陷修复手术的时候,尽量采用悬吊缝合而不用硬脑膜外引流,以防感染。

虽说在宝宝的头上动手术听上去风险很大,但是如果不及时修复这种严重的颅骨凹陷,宝宝今后的大脑发育会受到限制。如果是因为外力导致的新生儿颅骨凹陷且出现了颅内出血,不及时治疗清理,那后果只会更严重。

查看详情

新生儿颅骨凹陷的症状,显而易见就是宝宝的颅骨有一块凹下去的部分。如果没有伤到大脑的内部,一般不会有症状表现,但是随着宝宝的成长,畸形的颅骨可能阻碍宝宝的大脑发育。

大多数发现自己家宝宝的颅骨有凹陷的家长都会发现,凹陷下去的地方像乒乓球一样大小。因为刚出生的婴幼儿的颅骨以有机成分为主,弹性好而不容易在受伤时破裂,仅在受力作用的局部颅骨像乒乓球样被压陷变形,但不出现骨折线。伤者一般无明显脑损伤症状,多可自动恢复。另外,如果宝宝的颅骨凹陷是因为产钳分娩所致,宝宝一般为线样或凹陷骨折,轻者无症状,一般可自行修复。严重者,可能会导致颅内出血等症状。

此外,如果成人颅骨凹陷0.5cm就该手术了,尤其在功能区。如果宝宝颅骨的凹陷很深,随着宝宝的生长就很有可能对脑组织有压迫,虽然现在没看到异常,但长时间压迫可造成脑组织软化,影响宝宝的大脑发育,还有可能影响到宝宝的说话和运动等能力。

总而言之,如果当你发现你家的新生儿出现了新生儿颅骨凹陷的症状,还是要尽早到医院确认一下,以免影响到宝宝日后的大脑发育。

查看详情

新生儿的颅骨是比较柔软的,一般导致新生儿颅骨凹陷的原因有两种,一种是先天性的,一种是外力导致的新生儿颅骨凹陷。

首先,我们来了解一下颅骨和颅骨凹陷。颅骨(skull)位于脊柱上方,由23块形状和大小不同的扁骨和不规则骨组成,起着保护和支持脑、感觉器官以及消化器和呼吸器的起始部分的作用。一般将颅分为脑颅和面颅两部分。按颅骨骨折的形态分为线形骨折、凹陷骨折、粉碎骨折、洞形骨折及穿透性骨折,可见颅骨凹陷就是颅骨骨折的一种。凹陷骨折多见于额、顶部,一般单纯性凹陷骨折,头皮完整,不伴有脑损伤,多为闭合性损伤,但粉碎凹陷骨折则常伴有硬脑膜和脑组织损伤,甚至引起颅内出血。

由于婴幼儿的颅骨没有完全发育,较为柔软。所以,如果宝宝不小心从床上或沙发上等高处摔下就会导致颅骨凹陷。这就是外力导致的新生儿颅骨凹陷,所以宝妈们一定要看好家里的宝宝哦!此外,如果宝宝一生下来就有颅骨凹陷,就很有可能是遗传性的或先天性的了。

查看详情

相关知识点

先天性漏斗胸 | 先天性鱼鳞病 | 先天性红血丝 | 先天性免疫缺陷 | 婴儿斜颈 | 新生儿皮下坏疽 | 新生儿脓疱病 | 新生儿泪腺炎 | 肺炎双球菌 | 先天性巨结肠 | 先天性肌性斜颈 | 先天性耳聋 | 先天性上睑下垂 | 先天性无子宫 | 先天性脊柱侧弯 | 先天性马蹄内翻足 | 新生儿肺炎 | 先天性耳前瘘管 | 新生儿脐炎 | 新生儿泪囊炎 |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 | 新生儿颅内出血 | 新生儿窒息 | 脑膜炎 | 新生儿湿疹 | 新生儿惊厥 | 新生儿发烧怎么办 | 新生儿败血症 | 新生儿溶血症 |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| 新生儿呕吐 | 新生儿复苏 | 乙肝 | 新生儿感冒 | 新生儿痤疮 | 新生儿胆红素脑病 | 新生儿呼吸暂停 | 唐氏综合症 | 新生儿硬肿症 | 低体重儿 | 新生儿红疹 | 新生儿脐疝 | 围生期窒息 | 新生儿湿肺 | 新生儿肺不张 | 新生儿发热 | 新生儿缺氧 | 新生儿皮肤缺失 | 新生儿产伤 | 小儿脑瘫 | 新生儿臂丛神经损伤 | 新生儿吸入性肺炎 | 新生儿肝炎综合征 | 新生儿abo溶血症 | 新生儿苯丙酮尿症 | 新生儿支气管肺炎 | 新生儿低钙血症 | 新生儿脑水肿 | 新生儿感染 | 新生儿风疹 |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| 脊柱裂 | 唇腭裂 | 先天畸形 | 新生儿败血症严重吗 | 巨大儿 | 新生儿呼吸急促 | 先天性心脏病 | 先天性代谢缺陷病 | 猫叫综合症 | 狼人综合症 | 胆道闭锁 | 先天性肛门闭锁 | 新生儿喉喘鸣 | 新生儿吮乳无力 | 新生儿憋气 | 新生儿脑出血 | 新生儿骨折 | 风疹病毒 | 风疹病毒抗体阳性 | 早产儿肌张力高 | 新生儿并指 | 早产儿脑损伤 | 新生儿多指 | 新生儿足内翻 | 过期产儿 | 螳螂嘴 | 足月小样儿
索引
工具